第92节(1/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就在元令五年废太子生女卓枝悄然薨世之后,谋逆风波暂时平定,圣人也总算放下了心。况且走水却是禁内无关,反而其间似有肃王手笔。原以为这事便是清风过耳,无影无踪了,谁知次年肃王逃亡河西,打着昭雪的大旗,推举出个什么东阳王世子。

起初,宗室听了这事都觉可笑。卓枝的身份,宗室明知不言罢了,怎么又冒出个赝品来充数?肃王也太没谱了些。众臣不明其间,反复上书请圣人肃清谣言,圣人却又起了疑心,迟迟不动。没成想今年春二月,东阳王世子的名声突然耳畔大作,甚至还有百姓挖出天外陨石写着“东阳必王”的狂悖大论。

圣人总算正视此事,没想到越查越生疑,可真是拔出萝卜带出泥,一连串的真假疑问统统涌到眼前。也就在今年三月初,也就是东宫回上京的前几日,朝中众臣齐齐指责肃王混淆皇室血脉,决心干脆公布卓枝死因,将这事端到明面上来,坐实了卓枝是燕恪遗腹子的身世,也好彻底堵住乡野传言。

可是肃王早有后手。

三月底,他去信一封传到禁内,其中句句惊天,更是暗指卓枝与东宫有私情......要知晓这般艳/情逸事,不论真假,一旦有了些许苗头,于人是谣言杀人,于国则是动摇国本,一国之储君,牵连这等悖逆之事,如何堪掌家国?

何况这也是逼迫朝中否认卓枝是东阳王世子的身份,与此同时也就坐实了另一位世子才是真身。加之如今东宫与堂妹牵扯不清,于谋逆反倒是正伦理,清君侧了。

这封密信甫传入宫中,圣人面色铁青,捂着胸口重重坐回龙椅,他神色变幻不定,当即下令方内侍暗查此事。熟料这事却有些似是而非,捕风捉影,一时也说不清楚。

双方虽说立场不同,但矛头不约而同对准了卓枝,毕竟肃王踩卓枝就是踩东宫,那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而朝廷则一方面不愿承认东阳王世子另有其人,一方面也不愿储君蒙尘,只好在卓枝身世上大做文章,将她是个男子叛臣的身份定死了。

这事喧嚣尘上,自元令八年四月起直到九月,近乎半年“卓枝”这个名字被群臣口诛笔伐不止,好似幸亏她死的早,不然非得车裂凌迟不可,东宫也顺势自请赴长春观斋戒修道,只可惜仍未能闹出结果。

万没想到,九九重阳圣人降临华山,众臣陪同登高,就在那时竟冒出个女子,她自称是肃王姬妾,怀中书信数封甚至还有人证——当年陪同废太子妃杨氏诞子的一品奉德夫人李氏。梧河谏言之后,杨氏全族流放三千里,死的死,残的残,最终抵达玄缺的十不存一,奉德夫人算算年纪已是耄耋老妇,竟然还活着?从前奉德夫人也是上京一品诰命,自然识得她的人数不胜数,半点不怕人假充伪证。

肃王串通何内侍伪证的书信,毒杀刘氏的刺客,杨氏画像加之奉德夫人指正,众目睽睽之下,任是谁都不能堵住悠悠众口,真相终于大白于天下,原来当年杨氏仅诞下一子。可是这结果双方并不满意,肃王失去打压东宫的利剑,朝廷则是被迫承认东阳王世子尚存于世。她这一招,打乱了全盘算计,肃王姬妾反而站在风口浪尖之上。

谁都以为这女子活不成,果然她消失人前,众人猜测定是遭遇不幸,哀叹几声,也就无人关注了。

紫云楼前,内侍小心偷眼觑着东宫的面色,只见他身穿细布青袍,面容清端,一双眼睛深不可测。小内侍苦了脸,恨不能闭起耳朵当个聋子,殿内女子声音清晰传入耳中:“无人指使,妾身只是受过卓大人救命恩德,妾只是,”她的声音愈发高昂,“恨!“

“诸位大人明知此事存疑,但仍为了堂堂大事,一个个都恨不得将卓大人踩进污泥里,以证明自己靴底干干净净,没沾染上一丁点脏!她为国尽忠,力挽狂澜,于大义无亏,哪一点不比堂前诸位大人高洁,你们却横加指责,说她是叛臣贼子,竟要挖坟掘墓!妾想问问诸位,为什么要这样将脏水全都泼到死人头上!枉你们自称读书人,满肚子圣贤书还不如喂了狗,厚颜无耻,枉为人臣!”

——“拖下去!将她拖下去!”

随着王嫣然被押下去,群臣也纷纷退下。

紫云楼内只有圣人端坐高位,他移目望向殿外,正欲东宫视线相对,圣人年老但不昏聩,肃王姬妾怎么会突兀现身山前,要知早在十日前御林卫已经肃清内外,不留任何嫌疑外人。就算她狡猾设法混入人群,那奉德夫人一个大活人,她是怎么将她自千里之外寻到,并送入仪队之中?更别说那些书信刺客,她一个小小姬妾焉有本事将这些人齐齐扣押?

......打鬼借钟馗,姬妾不过是钟馗罢了。

孟子曰,君子引而不发,这是东宫的手笔,山中五月,世人皆以为东宫不堪见人耳目,谁知在这里埋着一笔,果然没白修行啊。

此时已经是秋九月,秋风萧瑟吹彻寒凉,圣人察觉阵阵凉气袭面,他轻轻咳嗽数声。王德全忙侍奉着他饮下参汤,圣人眼皮子耷拉下来,遮住满眼精光四射,肃王精于小道,却战事不利,溃败如流。若非打算借此事,好好

本章尚未读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3】【4】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