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好约他夹击;就使不能灭宋,也好叫他丧胆呢?”正说着,旁有人言:“江向称天险,宋恃此立国,势必死守,我军非破他一阵,不足扬威,末将愿当此任!”忽必烈视之,乃是大将董文炳。便:“很好!你就引左哨军前去。”文炳领命,与弟文用等去讫。
忽必烈乃遣人赍书,往送兀良合台,一面统带全军,应董文炳。文炳令弟文用等驾着艨艟大舰,鼓棹渡江,自率军在岸搏战。宋军沿江扼守,倒也不少,江中亦有大舟扎住,奈都是酒饭袋,遇着蒙古军来,未战先怯,就使勉接仗,也没有一些勇气。文炳兄弟,陆大,杀得宋军东倒西歪,望风栗。至忽必烈驱军发,文炳军已过江了。
次日全师毕济,破临江,瑞州,合军围鄂。南宋大震,用了一个邪贪佞的贾似,集军汉,为鄂州援,似毫无胆略,逗留中,诸将亦不遵约束。会闻鄂州守将张胜败死,城中死伤至万三千人,似大惧,密遣心腹将王哀,诣蒙古营,请称臣纳币。忽必烈不许,郝经谏:“今国遭大丧,神无主,宗族诸王,孰不窥伺,倘或先发制人,抗阻大王,势且腹背受敌。不如与宋议和,即日北归,别遣一军迎先帝灵舆,收取帝玺,召集诸王会丧,议定嗣位,那时大王应天顺人,自可坐登大宝了。”忽必烈之得嗣为君,恃此一谏。
忽必烈大悟,遂与宋京定议,令纳江北地,及岁奉银绢各二十万,乃退兵北旋。兀良合台方东应忽必烈军,引师攻潭州,嗣得议和消息,移师而东,及至鄂,闻忽必烈已还,遂亦北去。贾似反令夏贵等,杀他殿卒百余人,诈称诸军大捷,献俘宋廷。昏磕脑的宋理宗竟信他有再造功,召使还朝,封卫国公,大加眷,真正奇事!不是奇事,实是呆鸟。
话分两,且说忽必烈北还燕京,闻途中方括民兵,托词宪宗遗命。忽必烈:“我兵已足,何用括民。此必和林图变,所以有此创举。”随示纵还民兵,人心大悦。至开平,诸王末哥、哈丹、塔齐尔等俱来会,愿忽必烈为大汗。忽必烈辞不敢受,嗣接西域旭烈兀来书,称西征军已振旅班师,应上文。并殷勤劝。忽必烈遂允所请,不待库里尔泰会推许,竟登大位。是时姚枢、廉希宪等,方膺重任,上杀贼,能文,乃承旨草诏,颁告天:蒙古文与汉文不同,在忽必烈即位前,惟太祖与汪罕书载史乘中,然亦不甚雅驯,至此始尚文律,故特录之。
朕惟祖宗肇造区宇,奄有四方,武功迭兴,文治多缺,五十余年于此矣。盖时有先后,事有缓急,天大业,非一圣一朝所能兼备也。先皇帝即位之初,风飞雷厉,将大有为。忧国民之心,虽切于己,尊贤使能之,未得其人。方董夔门之师,遽遗鼎湖之泣。岂期遗恨,竟勿克终。肆予冲人,渡江之后,盖将焉。乃闻国中重以佥军之扰,黎民惊骇,若不能一朝居者。予为此惧,骠骑驰归。目前之急虽纾,境外之兵未戢,乃会群议,以集良规。不意宗盟辄先推,左右万里,名王臣,不召而来者有之,不谋而同者皆是。咸谓国家之大统,不可久旷,神人之重寄,不可暂虚,求之今日太祖嫡孙之中,先皇母弟之列,以贤以,止予一人。虽在征伐之中,每存仁之念,博施济众,实可为天主。天助顺,人谋与能,祖训传国大典,于是乎在,孰敢不从!朕峻辞固让,至于再三,祈恳益,誓以死请。
刘秉忠(1216—1274),字仲晦,元邢州(今河北邢台)人。乃真后元年(1242年)被北方禅宗临济宗领袖海云荐忽必烈王府。中统元年(1260年)忽必烈称帝,受命制定各制度。至元八年(1271年)请建国号为大元。有《藏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