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同时后者对前者又有反作用。政治和经济是不可分割的,经济是政治的质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这是历史唯主义的基本原理。克思指:“实际上国家不外是资产者为了在国外相互保障自己的财产和利益所必然要采取的一组织形式……因为国家是属于统治阶级的各个个人借以实现其共同利益的形式,是该时代的整个市民社会获取集中表现的形式,因此可以得一个结论:一切共同的规章都是以国家为中介的,都带有政治形式。”泽东在评论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修订第三版时明确指:“这本教科书只讲质前提,很少涉及上层建筑……政治经济学和唯史观难得分家,不涉及上层建筑方面的问题,经济基础即生产关系的问题不容易说得清楚。”
从20世纪70年代末农村家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农村的推广、80年代乡镇企业的兴起,到城市国有企业改革的逐步推,直至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全面化改革;从1980年圳、珠海、汕、厦门四个经济特区的设立、开放沿海港城市、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直至加世界贸易组织,全面提开放型经济平;从1984年提实行有计划商品经济到1992年明确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从积极应对1997年的亚洲金危机到2008年的国际金危机;从邓小平提的“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到习近平提的实现两个100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等,哪一项、哪一步不和政治的作用和国家的预有关?
警惕新时期商品换关系的肆意侵、商品(货币、资本)拜教的滋生和蔓延等。
3.研究与之相适应的政治、国家关系
“经济”的古希腊词源是指家或庄园的理。政治经济学概念的首次提是1615年,法国重商主义学者蒙克莱田在《献给国王和王后的政治经济学》中把“经济”从家(庄园)理层面拓展为国家治理层面。而古典经济学严格地说就是政治经济学。19世纪初德国历史学派的著名代表李斯特认为,在个人与整个人类之间有一中介——国家,在现实况,各个国家的发展平是不同的,比较落后的国家要赶上先的国家或者不受后者的欺压,必然要依靠国家的预。李斯特称自己的学说为国家主义经济学,以与所谓的世界主义经济学相对立。克思在1859年版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的序言中,第一次公布了该书的六册结构计划,即《资本》《土地所有制》《雇佣劳动》《国家》《对外贸易》《世界市场》。“国家”成了克思构建政治经济学系的重要组成分。
西方主经济学标榜所谓“价值中立”,鼓经济学要远离政治,完全否定国家预的必要,似乎只有这样才能显示其“学术”和“科学”,这不仅严重脱离实际,而且是十分虚伪、自欺欺人的。现在的问题不在于承认不承认政治、国家对经济发展作用的存在,而在于政治、国家关系如何与社会生产方式、经济基础相适应,如何对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发挥必要的积极的正面的作用。习近平多次调,我们党面对着十分复杂的国外环境,肩负着繁重的执政使命,一定要备战略思维能力,要站在时代的前沿和战略全局的度观察、思考和理问题,从政治上认识和判断形势。要到既抓住重又统筹兼顾、既立足当前又放远、既熟悉国又把握世,在解决突问题中实现战略突破,在把握战略全局中推各项工作。这战略思维,就不能单纯从经济角度看问题,而是要把经济和政治、中国和世界综合起来考量。
(3)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充分证明经济发展不能离开政治的作用和国家的预。
(2)这在经济思想史上也可得到佐证。
(1)这是唯史观的题中应有之义。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击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