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精品其他
  3. 高阳历史小说作品全集(共10册)
  4. 第五章

第五章(5/10)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今古合符契。不负平生学,弗存温饱志。上酬厚恩,为家门庇。’”

“转得好。”龚定庵说,“应该结束了。”

阮元又念:“‘我家祖德诒,箕裘罔或坠!痛汝早失怙,遗教幸勿弃。叹我就衰年,垂老力瘁。曳杖看飞云,目断秦山翠。’”

一共五十四句,二百七十字,龚定庵从又读了一遍,不由得也叹息着说:“制先生如此场,毕太夫人九泉之,必难瞑目。”

“你刚才说得不错,知莫若母。毕秋帆从小失怙,家世寒素,而有纨绔的气质,你看诗中一再以清俭德为诫,都是对症发药。无奈有人不许他清,不许他俭!”

这个人是谁呢?龚定庵忍不住问了来:“是和珅?”

“不是。”阮元答说,“钱梅溪在《履园丛话》中所记的,大致属实。”

这钱梅溪单名泳,江苏金匮人,虽只是一名小小的府经历,却为诸侯的上客,因为诗书画以外,复于小学,著作甚多,其中有一笔记,名为《履园丛话》,记述他在武昌毕秋帆的衙门中客时,恰好遇到权相和珅四十岁生日,而宰辅,外而督抚,都送了极重的寿礼,唯有毕秋帆自己作了十首诗,另外拣几件收藏的书画古董,打算派专差京致贺。钱梅溪说:“公将以此诗‘冰山录’中耶?”这是将和珅比作唐朝的杨国忠。明朝的臣严嵩抄家后,有一本专记籍没之的目录,名为《天冰山录》。将来和珅如果亦像严嵩一样破家,抄毕秋帆所送的诗,勾结之迹,铁证如山,岂非亦将蒙祸?毕秋帆恍然大悟,“终其和相”。

和相谁呢?阮元答说:“毕秋帆是为福文襄所误!”

福文襄是指福康安,宗孝贤皇后之弟傅恒之,但他的生父实为宗,这已是一个公开的秘密,只是无人敢形诸文字而已。宗自己亦不便公开,仅用“自幼豢养在”作为暗示。明明是皇份,却不能封王,这在宗不免疚,因而想尽办法让福康安建功,而以立大功为名,频加恩赐,有人替他算过,“被异数十三”,独独不曾尚主,就因为不能以为婿。

福康安所被的异数中,最奇特的是乾隆六十年八月,因平苗之功由公爵晋封为贝,嘉庆元年殁于军中,更晋封为郡王。清朝开国时有异姓封王之例,但从无异姓封为贝,因为这个爵衔,是非宗室不能被封的。

由于有这样暧昧不明的异常之恩,以致僻远之地发生了误会。乾隆五十一年冬天,林文起事,福康安奉命平,在鹿港登陆,历时三月,收复嘉义。及至禅,台湾民间以为平林文的这个“皇了皇帝,因而编一段“嘉庆君游台湾”的故事。

“福文襄平林文,靠两个人,一个是海兰察,一个是柴大纪,后者之功,更胜前者,而祸福之不同,有如霄壤,这就是毕秋帆不能不为福文襄所误的症结所在。”

这话说得莫测,非解释不能明,原来当林文与“天地会”相结起事时,台湾的官军,由总兵柴大纪所统率,他是浙江江山人,武,当时驻守府城,闻警领兵北上,克复诸罗,率居民守待援。

来自福建的援军,由总督常青率领,年迈不能办贼,因而特命陕甘总督福康安为将军,以海兰察为参赞大臣,五十二年六月间奉命,直至十月间,先锋方在鹿港登岸,福康安大军,更迟至年底才到。柴大纪独支危局一年之久。其间宗朱笔密谕:“不必执与城存亡,如遇事急,可率兵力战城,再图取。”且将诸罗更名为嘉义。但柴大纪以嘉义防务固,易守难攻,一旦弃之而去,为林文所得,声势更为猖狂,而嘉义通府城的运亦不能保。奏折末段又说:“城厢外居民及各庄避难城者,共四万余人,助饷协守,以至于今。不忍将此数万生灵,尽付逆贼毒手,惟有竭力保守,以待援兵。”

此折到京,宗手诏以答:“所奏忠肝义胆,披览为之堕泪!大纪被围日久,心志益,勉励兵民,忍饥固守,惟知国事民生为重,古之名将,何以加之?”因而封为一等义勇伯,世袭罔替。并命浙江巡抚派员送银一万两至江山县,为柴大纪赡家。

“哪知福文襄一到,形完全变过了。”阮元说,“嘉义解围,柴大纪迎。自以为功拜爵,义勇伯与福文襄的嘉勇侯,不过一等之差,礼貌不免疏简,而且围城已久,快到人吃人的地步,供张当然不能豪华。福文襄恨在心里,飞章弹劾,说柴大纪诡诈,染绿营习气,不可倚任。宗却很明白,上谕中指柴大纪可信,而训诫福文襄的话,语气微妙。我还记得片段。”

阮元思索了一会儿,念两小段当时的上谕,一段是:“朕阅其疏,为之堕泪。福康安乃不能以朕之心为心乎?”另一段是:“大纪屡荷褒嘉,在福康安前礼节或有不谨,致为所憎,直揭其短。福康安当朕心,略短取,方得公忠国之。”

“这真是知莫若父了。”龚定庵问,“结果呢?”

“结果令志士丧气。”阮元答说,“工侍郎德成公差浙江,受福康安的指使,回京大毁柴大纪,上谕派福文襄,闽督、闽浙两巡抚治。福文襄又写信给军机说:‘大纪纵民激民为变,其守嘉义,皆义民之力。大纪闻命,引兵以退,义民不令城,乃罢。’于是革职逮问,宗明谕:‘守诸罗一事,朕不忍以为大纪罪。’福文襄便以‘纵弛贪黩,贻误军机’的说辞,严劾议斩。送京师命军机覆谳,竟如福文襄所议弃市。至于海兰察,嘉义之围一解,即由一等超勇侯,晋封二等超勇公,赐红宝石,四团龙补褂、紫缰、金黄辫珊瑚朝珠,第二次图形紫光阁。定庵,你说祸福荣枯的关键何在?”

关键即在福康安的喜恶。宗明知柴大纪为冤狱,但舐犊竟自陷于溺不明。然则与福康安共事的督抚,明哲保何在?亦就不言可知了。

“太老师的话,我现在才明白。福文襄的喜怒憎,一念转移,定人祸福,即便是天亦无可奈何,然则除非自速其祸,不然即非迎合不可。”龚定庵又说,“秋帆先生即令心不谓然,可是大军到为地方官,岂能不加照料?死后获咎,原是命中注定,逃都逃不掉的。”

“你的话说得很公平。”阮元突然问,“听说默在著一记乾嘉兵事的书,可有这话?”

“是的——”

原来魏源自光二年中举人以后,会试连番不利,也走了他的路,捐了个阁中书,在京供职,为的是首善之区,人才荟萃,见闻真切,可有师友之乐、切磋之意。此人于书无所不窥,但学问讲究经世致用之学,合清初大儒“二顾”——顾炎武及著《读史方舆纪要》的顾祖禹于一手,致力于研讨古今成败、国家利病与学术的关系本末。乾隆朝号称“十大武功”,开疆拓土,声威之盛,上追汉唐,因而,魏源决定编一《圣武记》,虽以乾隆兵事为主,而自开国至最近所有战役都有记述,一共分为十四卷:第一卷开创;第二卷藩镇,专记平定三藩;第三卷至第六卷外藩;第七卷土司、苗瑶、回民;第八卷海寇、兵变。这六卷便是记十大武功。第九、第十,即是与福康安、毕秋帆有关的三省教匪之;第十一至十四卷,是武事余记,以及兵制、兵饷、掌故、考试等等。魏源对这书的自期很,确信为必传之作。

“我有一材料,或许他有用,请你带给他看。”阮元又说,“毕秋帆为何误于福文襄,大致亦可以从这里面看来。”

说着,阮元亲自从书橱里取两个大本,封面题明是嘉庆初年论旨汇录,其中许多“廷寄”,只有军机才有密档,颇为珍贵。

在未转魏源以前,龚定庵一夜不睡看完了两大本,其中嘉庆九年的一上谕说:“从前节次用兵时,领兵官员原无格外犒赏之需,自福康安屡次师,始开滥赏之端,任费,毫无节制,于是地方承办之员,迎合备送,盈万累千,以及银牌绸缎,络绎供支,不过以赏兵为名,亦未必实惠尽逮戎行也。即如麟德,迎其父柩,地方官致送奠仪,并备赏等银四万余两,外省只知逢迎纨绔臭,卑鄙恶习,实理之外,竟非人类所有。”

原来福康安是嘉庆元年五月,剿湘西苗匪时,在乾州附近染了瘴气,泻不愈,殁于军中。宗那时已是太上皇帝,但仍旧掌握着一切权力,与未禅位前无异,其名谓之训政。因此,对福康安的一切恤典,亦全照太上皇帝的意思办理,特派固额驸丰绅殷德,带同福康安的独麟德,前往迎灵。

丰绅殷德是和珅之,尚宗第十女固和孝公主。他的叔叔,也就是和珅的胞弟和琳,其时以四川总督带兵川,会剿苗匪。作为湖广总督的毕沅,不但惹不起福康安,对后辈的和琳,亦不能不另相看。而和琳在乾隆五十四年还只是巡漕御史,五年工夫,当到四川总督,并封伯爵,完全是和珅迎合宗的旨意,安排他去帮助福康安立功的结果。

这样,和琳对毕沅有何要求,亦就等于福康安亲自提一样,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不但福康安生前督师时,“开滥赏之端,任费,毫无节制”,须由毕沅“迎合备送,盈万累千,以及银牌绸缎,络绎供支”,在福康安既殁,丰绅殷德往湖南迎灵时,亦须先经湖北,一切供应,亦由毕沅在公款中支给,麟德收受奠仪、赏银四万余两,仅只是可以公开账、有数可稽的小分而已。

嘉庆十年二月,又有一上谕:“带兵大员,本不当以一时犒劳私恩,辄立赏号名目,其始如傅恒等,尚系将自有之,分给士众,迨后群相效尤,又不能资购办,遂不得不向地方官调取预备,而福康安为尤甚,因而承办军需者,居然视为正项支销,自有赏号名目以后,带兵大员,腊词取索,漫无限制,而地方局员,亦不免以购备为名,浮滥多糜,甚至舞弊营私,结见好。及至报销帑项时,又复多方设法,希图掩饰,所有军营赏号一项,必当严行禁止。”

两个月以后,重申前令:“赏罚为军纪之要,随征官兵等,果有奋勉力者,一经奏闻,无不立沛恩施,带兵大员,何得擅立赏号,用示施恩?是以从前屡次用兵,本无此项,我皇考宗纯皇帝,曾经屡颁圣训,著之定典,自福康安师台湾等,始有自行赏给官兵银两绸缎之事。尔时借其声势,向各省任意需索,供其支用,假公济私,养家己,其后各军营习以为常,带兵大员等,不得不踵行犒赏,而力有不能,辄于军需项动用支销,以公项作为私用,嗣后设遇办理军需时,不得再立赏需名目。”

【1】【2】【3】【4】【5】【6】【7】【8】【9】【10】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