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精品其他
  3. 苦竹杂记
  4. 日本的衣食住

日本的衣食住(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自天武四年因浮屠教禁,非饵病不许。卖兽者隐其名曰药,复曰山鲸。所悬望,画牡丹者豕也,画丹枫落叶者鹿也。”讲到日本的,第一到惊奇的事的确是兽的稀少。二十多年前我还在三田地方看见过山鲸(这是野猪的别号)的招牌,画牡丹枫叶的却已不见。虽然近时仿欧罗法,但不能说很盛,不过已不如从前以兽为秽禁而不店也在“江都八百八街”到开着罢了。平常鸟兽的只是猪,羊简直没买,鹅鸭也极不常见。平民的饭的菜到现在仍旧还是蔬菜以及鱼介。中国学生初到日本,吃到日本饭菜那么清淡,枯槁,没有油,一定大惊大恨,特别是在宿或分租房间的地方。这是大可原谅的,但是我自己却不以为苦,还觉得这有别一风趣。吾乡穷苦,人民努力日吃三顿饭,唯以腌菜臭豆腐螺蛳为菜,故不怕咸与臭,亦不嗜油若命,到日本去吃无论什么都不大成问题。有些东西可以与故乡的什么相比,有些又即是中国某的什么,这样一想就很有意思。如味噌菜汤,金山寺味噌与豆板酱,福神渍与酱咯哒,蒡独活与芦笋,盐鲑与勒鲞,皆相似的也。

“多生冷,喜鱼,聂而切之,便箸矣,火熟之亦喜寒。寻常茶饭,萝卜竹笋而外,无也。近仿欧罗法,或用羊。”又云:

“袜前分歧为二靫,一靫容拇指,一靫容众指。屐有如丌字者,两齿甚,又有作反凹者。织蒲为苴,皆无墙有梁,梁作人字,以布绠或纫蒲系于,必两指间夹持用力乃能行,故袜分作两歧。考《南史·虞玩之传》,一屐着三十年,蒵断以芒接之。古乐府,黄桑柘屐蒲履,中央有丝两系。知古制正如此也,附注于此。”这个木屐也是我所喜着的,我觉得比广东用条络住脚背的还要好,因为这似乎更着力可以走路。黄君说必两指间夹持用力乃能行,这大约是没有穿惯,或者因中国男多裹脚,脚指互叠不能衔梁,衔亦无力,所以觉得不容易,其实是着自然着力,用不着什么夹持的。去年夏间我往东京去,特地到大震灾时没有毁坏的本乡去寄寓,晚上穿了和服木屐,曳杖,往帝国大学前面一带去散步,看看旧书店和地摊,很是自在,若是穿着洋服就觉得拘束,特别是那么大天。不过我们所能穿的也只是普通的“驮”,即所谓反凹字形状的一,此外名称“日和驮”底作丌字形而不很者从前学生时代也曾穿过,至于那两齿甚的“足驮”那就不敢请教了。在民国以前,东京的路不很好,也颇有雨天变酱缸之概,足驮是雨中的要品,现代却可以不需,不穿鞋的人只要有日和驮就可应付,而且在实际上连这也少见了。

“女亦不着,里有围裙,《礼》所谓中单,《汉书》所谓中裙,藏不见足,舞者回旋偶一耳。五洲惟日本不着,闻者惊怪。今《说文》,袴,胫衣也。《逸雅》,袴,两各跨别也。袴即今制,三代前固无。张萱《疑曜》曰,袴即,古人皆无,有起自汉昭帝时上官人。考《汉书·上官后传》,人使令皆为穷袴。服虔曰,穷袴前后有,不得通。是为有之袴所缘起。惟《史记》叙屠岸贾有置其袴中语,《战国策》亦称韩昭侯有敝袴,则似秋战国既有之,然或者尚无耶。”这个问题其实本很简单。日本上古有袴,与中国西洋相同,后受唐代文化衣冠改革,由筒袴而转为灯笼袴,终乃袴脚益大,袴渐低,今礼服之“袴”已几乎是裙了。平常着袴,故里衣中不复有袴类的东西,男但用犊鼻裈,女用围裙,就已行了,迨后民间平时可以衣而不裳,遂不复着,但用作乙礼服,学生如上学或访老师则和服之上必须着袴也。现今所谓和服实即古时之所谓“小袖”,袖本小而底圆,今则甚广,有如袋,可以容手巾笺纸等,与中国和尚所穿的相似,西人称之曰kimono,原语云“着”,实只是衣服总称耳。日本衣裳之制大抵据中国而逐渐有所变革,乃成今状,盖与其房屋起居最适合,若以现今和服住洋房中,或以华服住日本房,亦不甚适也。《杂事诗》注又有一则关于鞋袜的云:

一室凭窗看山,或着浴衣躺席上,要一壶茶来吃,这比向来住过的好些洋式中国式的旅舍都要觉得舒服,简单而省费。这样房屋自然也有缺,如《杂事诗》注所云宜夏而不宜冬,其次是容易引火,还有或者不大谨慎,因为槽上拉动的板窗木易于偷启,而且无扃钥,贼一门便可各自在游行也。

装皆披发垂肩,民家多古装束,七八岁时丫髻双垂,尤为可人。,耳不环,手不钏,髻不,足不弓鞋,皆以红珊瑚为簪。则携蝙蝠伞。带宽咫尺,围腰二三匝,复倒卷而直垂之,若襁负者。衣袖尺许,襟广微,肩脊亦不尽掩。傅粉如面然,殆《三国志》所谓丹朱坋者耶。”又云:

本章尚未读完,请一页继续阅读---->>>

《杂事诗》注关于说的最少,其一云:

关于衣服《杂事诗》注只讲到女的一分,卷二云:


【1】【2】【3】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