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科幻悬疑
  3. 从陈桥到崖山
  4. 附1科举(摘自《如果这是宋史》)

附1科举(摘自《如果这是宋史》)(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一章继续阅读!)

翻打倒。取代他们的是唯力是视的原藩镇人。从此人们再不重视,只有凭着自己拼手抵脚,从低到,一路攀升,踢开所有竞争者,昂首站在广阔天地间的真豪杰才能让人真心尊敬!如刘知远、郭威、柴荣还有赵匡胤。而他们更清醒看清了前世界,把为国选材的目标定向了广大平民百姓…有宋一代,从赵匡胤开始,不许任何皇家宗室、官宦之后考,且废除了公荐制度,从本上杜绝了官官相护、科考舞弊的可能。据记载:只在北宋末年,宋徽宗最的儿赵楷参加过一次科举考试,这是极其特殊的例。他在糊名阅卷的被定为状元,但拆封后还是被换了来。除此以外,没一例当朝宰相的直系亲属考,直系亲属任四品及以上官职的考生都非常少…但作为一应届考生,要怎样考呢?非常简单,远没后来明清科考那么复杂繁琐。最初只有两级考试。第一级,你要在各州举行的取解试里过关,然后就可京到礼报到,在礼行省试,这就是第二关。一般来说,省试考中,你就万事大吉了。可赵匡胤在973年觉察了问题,他决定亲自当考官,来自己选取真正看得上的人。这就是殿试…从此以后历朝历代,殿试都成为科举制度最等级,也就是最后一关。只要殿试也成功,就可直接去当官。且从此你价倍增,成了天门生,所以再也不必(更不许)去认主考当老师,然后再去拉同年当同伙,一辈互相勾联,去拆皇帝的台…赵匡胤的科举新政还有:扩招、废除公荐、糊名、誊录、落选者复试、官宦弟得中者需复考、恩科…这样的考试每三年一次,而考的容也绝不只是人们常规意识里那几本千年老书。从唐朝开始,就有秀才、明经、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50多考试分类…其中明法、明算、明字等科不为人重视。俊士等科不经常举行。秀才一科在唐初要求很,后来渐废。所以明经、士两科就成了唐宋两代科考的主要科目。而其中士科是重中之重,唐宋的大分宰相都是士科的优胜者…为什么呢?因“明经”实在是个既可笑又讨厌的东西,说白了就是填空题。把古文经书两边盖好,中间空,能填来你就过关,再稍的就是“墨义”是对经文字句行标准解释,其实只要你记准了经文注释就成。一切纯属死计背…而“士”不仅要考你诗词歌赋,还要你写时文论政,那可都是真才实学,还得临场发挥。所以才值钱!但就是这样,随着时间推移,仍变得不切实用了。等到北宋那位无视一切鬼蛇神及祖宗家法,甚至天地神明都不在话世时,士科就变成小儿科了…因问题很明显,且无比尖锐谁规定的:会作几句诗就能理好国家?正如赵匡胤当年所说“之乎者也,助得甚事”但那都是后话,这时所有人都努力吧,读书才是理!你可以“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堂”


【1】【2】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