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以约法无解散明文,未便破坏法律,曲徇众议,而解纷请难,智力俱穷,亟思逊位让贤,还我初服。”
辞职不成,又当如何?不能不归罪于督军团。饶汉祥想了一会儿,接着写:“乃各路兵队,兵京畿,更于天津设立总参谋,自由号召,并间有组织临时政府与复辟两说,人心浮动,讹言繁兴。”
以要谈到张勋了。问题是,张勋之来,要不要说是自己请来的。
因为如说是自己请来调停国事,结果是以解散国会为先决条件,不免同谋之嫌,至少也要落个无知人之名的讥评。所以考虑来,饶汉祥决定不提张勋京的由来,甚至连名字都不必提。
因此,堂堂大总统的通电,竟如有所忌讳:“安徽督军北来,力主调停,首以解散国会为请。迭经派员接洽,据该员复述,如不即发明令,而行通电卸职,各省军队自由行动,势难约束等语。际此危疑震撼之时,诚恐藐躬引退,立启兵端。靡特国家政,本推翻,抑且攘夺相寻,生灵涂炭,都门首善之地,受害尤烈。外人为自卫计,势必始以涉,终以保护,亡国之祸,即在目前。”
写到这里,饶汉祥搁起笔来,细看一遍,对于“立启兵端”以一段话,颇为得意,因为这不但暗示他一辞职,立即便会有复辟的局面现,而且可能引起义和团之祸。
解决了这个说恋栈为不能辞职的难题,面的话就好说了。饶汉祥振笔疾书:“元洪筹思再四,法律事实,势难兼顾。实不忍为一己博守法之虚名,而使兆民受亡国之惨祸,为保存共和国、京畿人民,保持南北统一计,迫不得已,始有本日国会改选之令。忍辱负重,取济一时,吞声茹痛,疚神明。”
写完再看,自己在“实不忍为一己博守法之虚名,而使兆民受亡国之惨祸”这两句上,密密加了圈,然后送到黎元洪的办公桌上。
向来读饶汉祥的通电,是黎元洪的一大享受,摇晃脑,回诵多时,才去照发。
及至通电发表,代理国务总理伍廷芳知再住在京中,有为“辫帅”抓去的可能,所以留一封信给黎元洪,离京南。而就在同一天,康有为北上抵达天津了。
原来张勋由于徐世昌兜浇了冷,对复辟一事,有些不大起劲。这一来真如俗语所说的,“皇帝不急,急煞太监”,胡嗣瑗与万绳栻商量,只有搬一个人来,才能鼓起张勋的兴致与勇气,这个人就是康有为。特地请了个他的世,到上海去迎接。
康有为不但自己来了,还带来两个人,一个叫王乃澄,字病山,是陈散原的同年,一直在上海遗老,但“首山”居亦不大易,听说要复辟了,跟着康有为来看看有什么机会,可以几文遗老的本钱。
再有一个就是大名鼎鼎的沈曾植,字培,浙江嘉兴人,与他的胞弟沈曾桐,都是前清的名翰林,一时有“双丁二陆”之目。他是康有为特地约了来的,由于他过安徽提学使,所以康有为预备保荐他“学尚书”。复辟以后的“大臣”,定的只有他跟张镇芳、雷震与朱家宝。张镇芳抓财权,度支尚书;雷震抓军权,陆军尚书;朱家宝抓官权,当专地方、可以放县官的民政尚书。
此外自天津同车京的,还有李经羲。他在黎元洪邀宴以后,第二天就溜到天津,避免纠缠。不过,对于“我不地狱,谁地狱”的“慈悲之心”仍旧很,所以一到天津,即投张勋。因为前没有张勋的支持,他的“地狱阁”是组织不起来的。
张勋当然也乐得利用他个过渡,所以邀他同车。车上看报,发现江朝宗居然也发通电了,一开说:“朝宗仰承知遇,权代总理,诚不忍全国疑谤,集于主座一,特为依法副署,借负完全责任。”
“妙文,妙文!”李经羲大声说,“责任还有‘借负’的,真是闻所未闻。”